當前位置: 資訊> 新篇又啟,華章再續!2025中國國際農機展武漢開幕,繪就農業現代化新圖景
新篇又啟,華章再續!2025中國國際農機展武漢開幕,繪就農業現代化新圖景
時隔兩年,亞洲第一、世界知名的農機行業盛會再度攜手武漢。10月26 日,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國際農機展)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十余年來,這一全球農機領域的標桿展會已是第六次落戶江城,本屆展會吸引全球約2500多家參展企業與20萬人次專業觀眾齊聚,展覽面積25萬平方米,在政策對接、市場破局與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中,勾勒中國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路徑,不啻是中國農機行業的一大盛事,更是全球農機同仁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

上午10時,國際農機展開幕式隆重舉行。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紅玲,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冀名峰,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陳學庚、趙春江,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二級巡視員辛晨華,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黨委書記、站長王松,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柳新巖,湖北省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桂華,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會長范建華,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李偉國,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趙剡水,農業農村部原國家首席獸醫官、中國鄉村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金祥,武漢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林文書,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水彬,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主任陳忠毅,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趙兵等出席開幕式。

范建華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全球農業發展正經歷深刻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縱深推進,智能技術、數字技術與傳統農機加速融合,正催生前所未有的產業變革機遇。要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讓農機裝備更可靠、更高效、更智能;加快新能源、節能環保技術在農機領域的應用;提供全程化、定制化的裝備與服務;堅定維護全球農機市場的開放性與穩定性。為此,他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塑造發展新優勢;深化開放融通,共建全球產業鏈;聚焦用戶需求,拓展產業新空間;推動綠色發展,擔當時代新使命等四點倡議。

林文書在致辭中介紹了武漢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他盛贊國際農機展在加快促進全國農機交流合作、深化技術推廣、推進智能化發展的同時,有力地推動武漢農機裝備科技創新,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展會,借各方之勢、集各方之力,共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關系,將武漢打造成為農機裝備交易、技術交流、人才匯集的新高地?!?/p>

趙剡水代表中國農機三大協會宣布了系列重要展會信息:2025中國丘陵山區農機裝備暨甘蔗機械化博覽會將于2025年11月6日-9日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辦;2026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將于2026年3月27日-29日在河南駐馬店國際會展中心舉辦;2026新疆國際農業機械博覽會將于2026年5月25日-27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國際會展中心舉辦;2026越南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將于2026年7月23日-25日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

王紅玲宣布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開幕。開幕式由李偉國主持。
政策錨定方向,綠色智能裝備成展區亮點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機械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載體與支撐,其發展方向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連。本屆展會以“創新開放賦能農業裝備,科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正是展會回應時代之問、把握發展主動的集體行動。

從規模來看,本屆國際農機展創下歷史新高:超3000 家企業申報展位,受展館面積限制,最終2500余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25萬平方米,雙雙刷新紀錄。與此同時,參展企業結構持續升級,優質企業占比顯著提升——大型優質企業參展比例大幅提高,特裝展位占比突破 60%,涉及企業超 900 家;零部件企業數量同比增長 30%,新增企業占比近 30%,讓本屆展會成為國際農機展覽史上規模最大、參展企業質量最高的盛會。
展會精準呼應國家“綠色環保”“一大一小”“優機優補”等政策導向,緊密結合當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趨勢,將智慧農業與新能源板塊作為核心展示內容,這已是國際農機展連續第3年將其列為重點主推板塊。數據顯示,今年國際農機展智慧參展企業數量和展覽面積同比增幅高達150%以上,包括立體農業智能機器人,集成了AI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和機械臂技術等眾多智能農機驚艷亮相,使得本次展會成為推動產業向“智能、智慧”躍升的“試煉場”,同時也是科技創新的“風向標”。

智慧農業展區的爆發式增長,不僅凸顯我國農機行業的創新活力與全球競爭力,更釋放出明確的行業信號:國際農機展已成為洞察農業未來發展的核心窗口。同期舉辦的2025 智慧農業大會,以“人工智能+機農藝融合助力單產提升”為核心主題,整合產學研推用全鏈條資源,通過論壇、專題交流、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全面呈現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助力農業生產者提升經營能力與技術水平,加速前沿技術在農業場景的落地應用。
同時,為貫徹國家在農業生產精細化方面的政策要求,展會今年特別設置了精量播種和精量施肥展區。該展區創新地與大型綜合類企業統一規劃布展,不僅全方位呈現三大主糧耕種管收的全流程機械化解決方案,還融入了農產品初加工環節展示內容,致力于打造一個集專業化、綜合性、產業融合性于一體的特色展區,助力農業生產各環節緊密銜接,實現提質增效,切實將國家政策轉化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實際成果。
直面市場變局,展會搭建破局增效平臺
國際農機展始終秉承開放理念,以國家全球化戰略為指引,全面推動農機行業的發展與進步。今年的國際農機展成為全球資源交匯的戰略樞紐。一方面,國內龍頭企業紛至沓來,彰顯出進軍國際市場的強烈愿望,如濰柴雷沃、中國一拖、江蘇沃得等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創新和定制化產品積極“出海”,深耕“一帶一路”市場;另一方面,本次展會還匯聚了眾多外資企業、海外展團和100多個國家的買家及觀眾,如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等國際官方采購團,尋求“貿易+技術”的深度合作。而外資零部件參展商數量增長明顯,更為本次展會錦上添花。

當前農機市場正經歷從增量競爭向存量競爭的深刻調整。2024年,傳統大中型拖拉機、小麥收獲機等主導產品部分區域銷量同比下滑約20%,“旺季不旺、淡季趨淡”成為行業突出痛點。面對市場挑戰,本屆展會作為行業“晴雨表”與“風向標”,通過產品展示與精準對接,為企業提供破局思路。展區內,高端化、大型化、智能化產品成為絕對主角:動力換擋拖拉機市場占有率已接近20%,履帶式玉米收獲機因適配濕地作業需求,部分頭部企業銷量同比增長超200%,10 公斤及以上喂入量的小麥收獲機市場占比更是接近 90%。
展會上舉辦的新能源農機裝備發展研討會、2025農機流通高質量發展大會暨2025農機經銷商大會、2025農機市場形勢分析會、2025農機后市場發展論壇等會議活動,聚焦產品與“存量市場下的產品升級”“庫存優化策略”等核心議題,也將助力行業破解發展難題。通過“展示、體驗、論壇、交易”四位一體模式,展會促進技術對接、資本互動與模式創新,為各類主體注入成長新動力,是賦能行業的“加速器”。
開放融通賦能,全球農機界共話合作新機
作為中國農機行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本屆國際農機展的國際化能級再創新高,進一步強化國際合作與品牌提升功能,充分發揮展會在國際交流中的橋梁作用。

展會新增日本展團,意大利、德國、韓國展團規模顯著擴容,均攜實物產品精彩亮相;國內市場可見的外資品牌悉數參展,法士特等國內領先傳動企業首次入駐,充分彰顯展會的全球吸引力與行業影響力。
展會期間舉辦的“中外農機貿易大會”,創新設置政策解讀與貿易對接雙環節:邀請亞太國家行業協會專家深度剖析當地市場需求與政策環境,組織國際買家與國內企業開展 “一對一” 精準洽談。據統計,去年該活動已促成 500~600 個國際買家與近 200 家中國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本屆大會預計對接規模將實現顯著提升。越南、印尼、南非等新興市場的協會代表與行業專家現場解讀當地農機化發展需求與市場機遇,五家在全球化布局中成果卓著的中國企業,也分享了海外市場拓展經驗與本地化運營策略。
“今年‘中外農機貿易大會’規模進一步擴大,核心在于我們加大了國際買家邀約力度。” 國際農機展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期調研顯示,國際買家對中國農機的性價比與技術創新力關注度持續提升,而中國企業也迫切需要專業平臺精準觸達海外市場。為此,本次大會聚焦高效對接,通過搭建專業化貿易洽談平臺,推動國內外農機資源優化配置與技術深度交流,助力中國農機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農機產業鏈與價值鏈。”

數據顯示,中國農機對“一帶一路” 共建國家出口占比超 60%,東盟成為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南美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26.69%,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出口量持續攀升。為進一步拓展全球合作網絡,國際農機展已在泰國、越南落地海外姊妹展,并通過組織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知名展會等方式,助力中國農機品牌實現“走出去”與“本地化”協同發展。
本屆國際農機展將持續至10月28日。武漢,這座六度擁抱農機盛會的江城,正以展會為紐帶,推動中國農機產業在政策指引、市場淬煉與國際合作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浩蕩東風平地起,正是滿帆快進時。讓我們以本屆展會為新起點,堅定信心,攜手同行,以更大的格局、更實的舉措、更強的合力,共同開創全球農機行業更加繁榮、更有活力的未來!”范建華說。
- 暫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