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分省包干”尋客,泰國辦展引流——國際農機展觀眾組織玩出“新花樣”
“分省包干”尋客,泰國辦展引流——國際農機展觀眾組織玩出“新花樣”
10月26日,以“創新開放賦能農業裝備,科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的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國際農機展”)將在湖北武漢盛大啟幕。能成為中國農機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展會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主辦方在觀眾組織下的“苦功”——從堅持“分省負責制”的精準對接用戶,到泰國辦展吸引亞太買家,再到3500名特邀觀眾的專場互動,一系列創新舉措正讓這場展會成為連接全球農機供需的“超級紐帶”。
圖為2024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觀眾入場盛況
從“重大省”到“全鏈條”:一場關于觀眾價值的“思想革命”
“以前我們總糾結,是黑龍江這樣的農機大省觀眾重要,還是像海南這種農機需求較小的地區觀眾重要?從現場成交額看,答案似乎很明顯。”回憶起往屆展會的觀眾組織思路,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展覽服務部主任崔巍坦言,一場“思想革命”正在悄然發生。如今在主辦方眼中,產業沒有大小之分,每種農業生產形式都不可替代。而這一轉變,直接催生了今年展會觀眾組織的核心策略——以產業鏈為紐帶,網羅所有細分領域的“關鍵人”。
今年,主辦方繼續施行“分省負責制”,將全國主要省市區的觀眾對接任務落實到每位工作人員身上,從偏遠地區的散戶農戶,到內蒙古、新疆等農業大省的規?;洜I主體,再到高校、科研院所的行業專家,都被納入精準服務的范疇。
“今年,協會對觀眾組織高度重視,進一步強化對觀眾的跟蹤與管理,抽調了單位多半人員參與其中。今年我們不僅要在數量上再提升,更要讓觀眾‘帶得走需求,找得到商機’。”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會員部主任朱斌介紹,除了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以及全國農機整機與零部件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使用群體、維修組織等“常規主力”外,今年繼續加強對農墾、兵團、萬畝種植戶等特邀群體的組織力度,計劃將特邀專業觀眾數量提升至3500人。這些特邀觀眾將以“組團”形式參會,不僅能參與定制化的論壇,還能與參展企業面對面開展“一對一”對接。“這樣做的目的是全面打造落實國家農業發展戰略、圍繞用戶需求、服務農業生產、打通產業鏈良性供需關系的展覽新生態。”崔巍說道,“比如種糧大戶關心的智能播種機,丘陵山區農戶需要的中小型農機,都能在這里找到精準匹配的展商。”
圖為2024中國國際農機展期間中國國際農機貿易峰會場景
特色展區“牽線”國際買家“尋路”:展會生態玩出“新場景”
走進今年的展會規劃圖,智慧農業與智能農機、新能源農業裝備等特色專區格外醒目——這些專區中,有不少是首次亮相國際農機展,而它們的背后,正對應著一批“定向邀請”的專業觀眾。
今年展會將同步舉辦多場高端論壇和專題活動,從鄉村振興政策解讀到全球農機技術趨勢分析,每一場活動都圍繞特定領域展開。“觀眾來的不僅是展會,更是一場‘精準匹配’的行業交流。”崔巍補充道,比如,種植特色農產品的農戶,能在相關專題活動中找到適合的采摘、加工設備;從事農機維修的企業,也能在零部件專區對接優質供應商。
而在國際觀眾組織方面,今年的展會更是迎來了“質的飛躍”。“十年前,來的外賓都是零散的;現在,我們已經能吸引亞太地區20個國家的農機協會組團參會。”崔巍的話語中透著自豪。這份底氣,來自主辦方多年的“深耕”——從2017年牽頭組織全球農機巨頭聚會,到組織中國企業“走出去”對接海外經銷商,再到今年7月首次在泰國曼谷舉辦國際農機展,每一步都在為國際觀眾“鋪路”。
“泰國展讓很多海外買家看到了中國農機的實力,不少人當場就問,10月的國際農機展怎么報名。”崔巍說,今年展會將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發力,不僅邀請了“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國家和地區的農機進口商到會采購,還特別邀請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以及十幾個國家的農機媒體前來觀摩。此外,今年協會與越南農機工程學會簽訂合作協議;在國內同業合作方面,與農藥協會、磷復肥協會、種業協會、機電商會等行業協會長期戰略合作,雙方資源互通有無,以吸引更多的國外觀眾,幫助展商打通國際貿易渠道。10月25日下午,作為協會多年培育的品牌項目,“中外農機貿易大會”將率先登場,300名亞太地區采購商與300名中國企業代表將共赴“約會”,而去年這場峰會,曾促成近600個國際買家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對接。
圖為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舉辦地武漢國際博覽中心
365天服務不打烊:從“三天展會”到“全年陪伴”
“以前觀眾來展會,逛三天就走了;現在,我們要讓服務延續一整年。”朱斌透露,為了提升觀眾體驗,除堅持注冊掃碼過閘機外,網絡堵塞時,觀眾憑身份證掃閘機一樣能快速入場;會后,主辦方還將為參展企業出具觀眾數據分析報告,幫助企業精準把握市場需求。
更重要的是,展會的服務正從“展期三天”向“全年365天”延伸。“往屆展會的資料全部在線上可查,觀眾隨時能回看論壇內容、聯系參展企業。”朱斌說,無論是農戶想咨詢購機信息,還是企業想拓展海外市場,都能通過線上平臺獲得持續服務。“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搭建一個展會平臺,更是打造一個連接農機全產業鏈的‘生態圈’。”他如是說。
離開展會還有一個月,江西省宜豐縣通達農用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漆潤新早已將國際農機展列入行程安排中。“國際農機展我每年必去,雖然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是我期待很久了,今年主要想看看新能源農機裝備和智能化產品。另外,我每年還會出國考察農機企業,借國際農機展這個平臺,我最想聽聽海外供應商、參展商聊聊他們當地的農機市場,互相借鑒,相互學習。”漆潤新的期待,正是這場展會的魅力所在——在這里,每一位觀眾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農機答案”,每一次相遇都可能催生新的合作機遇。
10月的武漢,2025國際農機展已整裝待發。當全球農機行業的目光聚焦于此,一場關于技術、產品與需求的“盛宴”,正等待著所有專業觀眾的到來。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