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系列報道之——匯聚行業力量 引領農機新變革
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系列報道之——匯聚行業力量 引領農機新變革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壯闊征程中,農機化始終是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力量。2025年,一場備受矚目的農機行業年度盛會——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國際農機展”),將于10月26日在湖北武漢盛大啟幕。國際農機展擁有60余年的深厚底蘊,此次將在規模與服務升級上有哪些亮眼表現?
圖為2024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開幕式
緊扣政策脈搏展會踐行使命擔當
多年來,從中央一號文件,到農業農村部及相關部委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均為農機化發展明晰了方向,構筑起堅實的政策支撐。國際農機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入鉆研政策要點,并將政策導向切實轉化為實際行動,充分發揮全球性的農機商貿與品牌傳播平臺、農機信息集聚與交互平臺、產業政策與學術交流平臺、現代農業科技與裝備集成示范平臺的橋梁與紐帶效能。
在智慧農業領域,國際農機展已連續三年將其列為重點主推板塊。在農業農村部的悉心指導下,主辦方精心組織實施,使得該板塊在過往展會中收獲了良好反響,成為行業關注焦點。今年,展會進一步開拓創新,緊密結合當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趨勢,在智慧農業板塊中巧妙嵌套新能源板塊。據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兼展覽業務部主任柳松介紹,目前已有涉及電池和電氣化領域的十余家新能源企業報名參展。與2023年相比,智慧農業和新能源板塊的參展企業數量實現了150%的飛躍式增長,從最初的十幾家迅速擴充至近五十家。這一數據充分彰顯了展會在引導行業順應政策方向、推動新興技術應用方面的強大引領力。
同時,為貫徹國家在農業生產精細化方面的政策要求,展會今年特別設置了精量播種和精量施肥展區。該展區創新地與大型綜合類企業統一規劃布展,不僅全方位呈現三大主糧耕種管收的全流程機械化解決方案,還將融入農產品初加工環節展示內容,致力于打造一個集專業化、綜合性、產業融合性于一體的特色展區,助力農業生產各環節緊密銜接,實現提質增效,切實將國家政策轉化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實際成果。
觀眾在2024年中國國際農機展上觀摩智能農機相關產品
直面市場挑戰展會亮點頻出
近兩年,雖然農機市場疲態明顯,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企業參展卻十分踴躍。
“今年首次參展企業比例大幅增長,接近30%,創歷史新高。隨著新興企業不斷涌現,跨界企業積極入局,新能源、智慧農業、零部件企業快速崛起以及行業洗牌加速,市場格局正經歷重塑。”柳松說道。
今年,農機核心零部件及零配件領域尤為突出,參展企業數量出現逆勢上揚,增長幅度近30%,且報名熱潮仍在持續。這一現象深刻反映出行業對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與升級的高度重視,以及農機后市場的蓬勃興起。全行業眾多知名企業參展,更為零部件展區增添了重量級籌碼,有望帶動行業內更多關于核心技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在展位規劃上,主辦方為提升展會整體形象與展示效果,做出了大膽且富有前瞻性的決策。今年展區的二層展位僅向特裝企業開放,約1000家優質企業將獲得優先分配權,這將極大提升展會的整體品質與視覺效果。同時,考慮到零部件行業后市場的崛起,主辦方將零配件標準展位遷移至室外展區,并搭建4個大棚,為零配件企業提供4萬平方米的展示空間,進一步優化了展會布局,適應行業發展新趨勢。
“回顧2024年4月26日開啟展位申報,第一批截止到6月13日時參展企業達到2500家。而今年,申報截止日期縮短至5月20日,參展企業數量已與去年6月13日的數據持平。展覽部的工作節奏也大幅提前,6月中旬便已啟動展位分配工作,較往年整整提前了半個月,這直觀地體現出企業對本屆展會的強烈期待與積極參與的決心。”柳松感慨道。
截至目前,此次申報企業數量已遠超3000家。
升級國際交流促進全球合作
國際農機展始終秉持開放、包容的國際化視野,積極構建全球農機行業交流合作的大平臺。今年,外資企業參展熱情高漲,不僅往年參展的外資企業悉數回歸,部分國際知名品牌也將首次亮相展會。同時,除了傳統的意大利展團、德國展團和韓國展團外,新增的日本展團將為展會注入全新活力。此外,部分外資零部件企業同樣表現出濃厚的參展意向,這將進一步豐富展會國際化元素,促進全球先進農機技術與理念的深度交流與碰撞。
在觀眾邀約方面,展會籌備工作同樣亮點頻現。8月初,觀眾邀約工作全面展開,主辦方將采用“內外兼修”的策略。一方面,主辦方將針對行業內重點客戶,精心組織專業觀眾團和專業采購團,確保行業內專業人士深度參與展會,促進精準對接與合作;另一方面,主辦方面向全球進行廣泛推廣,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去年展會吸引了101個國際農業性國家的代表參會,今年我們有信心突破這一數字,計劃重點邀約全球160多個農業國家的專業觀眾,為未來國際農機展在海外的舉辦奠定堅實基礎。”柳松信心滿滿地說。
展會期間,中外農機貿易大會將再度舉行,這一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四年,成效顯著。今年,大會將繼續聚焦國際采購商與國內企業的精準對接,通過搭建高效的貿易洽談平臺,促進國內外農機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技術交流,推動中國農機企業更好地“走出去”,融入全球農機產業鏈。
圖為2023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場景,2023年展會舉辦地武漢國際博覽中心也是今年展會舉辦地
規模與服務雙升級打造行業頂級盛會
本屆展會在規模和規格上實現了全面升級。參展企業中,超過1000平方米展位面積的有8家;超過500平方米的約10家;中型企業維持在300~400平方米。“盡管受到實際場地限制,主辦方不得不將所有申報企業的初始面積統一壓縮10%~15%,但這并未阻擋企業參展的熱情,各大企業依然積極利用這一平臺展示最新產品與技術,力求在展會上脫穎而出。”柳松坦言,為了應對場地緊張問題,同時提高展館使用效率,本屆展會在展館容積率上實現了重大突破。一般展會的容積率在55%~58%,而本屆國際農機展通過科學規劃與精心布局,將容積率提升至驚人的83%,在有限的場地內為更多企業提供了展示機會,充分體現了展會主辦方的創新能力與服務意識。
此外,不少觀眾反應觀展時間短、任務重。如何平衡“看”展的同時實現“聽”展自由?柳松道:“今年,主辦方將綜合考慮國家政策導向、行業發展需求,對類似題材、重復題材或受關注度較低的論壇進行合理調整,同時根據行業新趨勢,適時增設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主題論壇,確保會議活動既能覆蓋行業熱點,又能滿足參會者的實際需求,提升展會的整體質量與價值。”
距離開展還有2個多月的時間,為了確保展會的順利舉辦,為參展企業和觀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主辦方充分調動內部資源,組建了8個工作小組,將協會全體人員,包括副會長和會長都納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中。面對服務二十余萬平方米展會的艱巨任務,主辦方齊心協力、全力以赴,力求以有限的人力投入,為展會的成功舉辦提供堅實保障。
綜上,本屆展會無論是在政策落實、市場應對、行業推動、新技術推廣,還是國際交流、規模服務等方面,都展現出了卓越的行業引領作用。展會將以強大的平臺凝聚力,匯聚全球農機行業的頂尖力量,共同探討行業發展新趨勢,推動農機化向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方向加速邁進,為我國乃至全球農業現代化建設貢獻不可忽視的力量。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農機行業盛會的到來,見證行業的新變革與新輝煌。
- 暫無評論